建筑工地环境色彩与安全
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边尔伦
内容提要:本文就以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的观点为基础,对建筑工地环境、空间、设施及机器的颜色与安全作业的联系,及其对作业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等问题,探讨通过改善建筑工地环境色彩,减缓作业者对高处作业的恐惧心理,调节烦躁情绪和减轻心理压力,激活其劳动愉快舒适之感,降低作业者潜在的违章因素,限值违章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产生的条件,拓展建筑事故预防领域,实现安全管理方式的创新,构建建筑工地和谐的环境,以实现建筑安全生产之目的。
笔者在多年的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实践中,注意到建筑地工环境色彩与安全生产有着内在与外在的诸多联系,对参与的300多起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因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引起的事故占23%,人的不安全篝火
为主要原因引起的事故占74%,其它方面原因引起的事故占3%;经进一步调查分析,有21%的事故发生在作业者处在感情上受到意外事件的刺激而心情亢奋时期,有53%的事故发生在作业者处在心情沉重而产生的情绪的时期;有83%的作业者认为,当工作或生活中遇到意外事件,思想或感情上就因刺激而变化,产生忧郁或亢奋的情绪,此时,在建筑作业中,受到浮躁及杂乱环境的影响,极易迅速导致情绪的变化,加剧了工作注意力的分散,会影响作业动作变形,此时处在高空危险环境作业,极易诱发潜在的不安全行为,增大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一、不良环境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
1、色彩与人的需求。建筑工地的环境色彩,在建筑物未装饰装修之前,以混凝土的表灰色和建筑土黄、土红色等沉闷暖热的色彩为主色调的,其不仅能对通过人视觉对作业者心理产生影响,而且是诱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对不同地域的35个建筑工地、100名作业人员进行了关于《建筑工地环境色彩对人心理和情绪影响的调查》,有83%的作业者不满意当前建筑地工地的环境与色彩,抱怨青灰色、土红色偏多,长期处身建筑工地,常会使人莫名其妙地产生烦躁和恐慌感;17%的人表示当劳动强度太大时,看到黄色会感到一丝恐慌,遇到心烦时,看到青灰色会加大烦躁;95%以上的作业者表示,当离开建筑工地,接触到鲜艳多彩的颜色和绿色植物时,心理就会有极大的放松感,看到趣味内容的安全卡通画时,紧张的心情和烦躁的情绪能迅速得到缓释。60%以上的作业者认为建筑工地的色彩和安全生产、劳动效率有密切关系。90%以上的作业者建议,在施工现场营造简易的园林环境,行当地养植花亓,进行简单的绿化,在作业环境里添加一些柔和色彩,适度提高在建筑物内照明,可直接对人的心理产生愉悦和稳定作用。
2、环境色彩与人的感受。建筑工地的高空、交叉、流动性作业多,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重复单调。长年在此环境中作业,容易使人产生郁闷。烦躁和情绪,是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当作业者受到生活或工作上意外因素的刺激时,其视觉和心理再受到建筑工地浮躁色彩及杂乱环境的影响,便更激化了其焦虑、忧郁和不安的情绪,增加了事故的概率。经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结构、不同年龄层次的建筑作业人员的调查,85%以上的作业者认同:长时间在色彩灰暗、照度不够的作业环境下劳动,极易使人感到心情紧张,产生郁闷、恐惧之感,思想上烦躁,视觉疲劳,生理上消耗的识别物体的能量增大,也容易引起作业动作变形,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潜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色彩对人心理产生的效果。人类对劳动环境和色彩的要求,是符合人的心理本能和视觉需求。良好的劳动环境和色彩,有助于调剂人的情绪,激发人的创造性。当人类劳动的环境色彩内容越来越丰富多样的时候,它的意义和影响就会越来越大。不良的劳动环境和色彩使人视觉污染,情绪沉闷,对劳动者创造灵感造成了制约和局限,又会对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构成威胁。建筑施工因只能在既定的劳动环境中进行,故当单调沉闷的色彩不能满足或接近作业者心理和视觉需求时,管理者就应以人为本,创建适应劳动者心理和视觉需求的环境与色彩。唯有如此,才能使劳动者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创造出更多更优质的物质产品和丰富的精神“产品”,并保护自己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设定建筑工作环境色彩的方向
1、设定色彩的要素。在同样的物质设备条件、同样的体力和大脑的潜在智力情况下,色彩对作业者精神状态的也有所不同。协调的色彩能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提高人的劳动情绪,而且有助于人的健康和安全。所以,设定建筑工地色彩,要切合我国建筑工地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在逐年提高的实际,根据劳动者的素养、心理需求和作业环境的不同,来设定环境及机器的颜色,以利于作业者振作精神,减少事故,提高效率。
2、环境色彩与工作空间。作业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因素和色彩,都会通过人的视觉刺激大脑皮层,对人的心理和情绪构成影响,当人的情绪、体力、智力正处于临界状态或低潮期时,不良的作业环境和色彩,就会对人的作业能力和心理发生反向刺激,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要实现作业领域的空间和色彩的合理化设计,应突出以人为中心,突出地方文化和作业环境特色,调整作业环境的物理条件,建立人、机、环境和谐的空间,以实现安全作业的目标。
3、色彩的亮度及距离。对于在固定或运动环境操作起重提升设备的人员来讲,色彩与亮度的谐和,对视力的疲劳影响和健康关系极大。对视觉常驻的目标处,适当地添加明亮色彩,利用与亮度比来减缓视觉疲劳和缩短视距,以吸引注意力,减轻视力疲劳,增强对起重提升设备发生突发事件的反应与处置能力。4、环境色彩与人的企盼。管理者通过对作业者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色彩教育,这样,即使不通过“语言”交流,也能使作业者从色彩中准确地得出安全行动的指示。实践证明,用颜色作标记比用文字作标记的方法更为适合,适当减少文字用量,较多采用象形图案,使视觉在瞬间理解色彩表达的含义,迅速指导安全行动。
三、改善环境色彩的途径
1、营造简易的园林环境。在建筑工地的入口处和空地上,适当地进行绿化,营造简易的园林环境,不仅能改善环境,更能减缓劳动者高空作业的恐惧感,缓解体力劳动后的紧张度,消除工作疲劳,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的建筑工地在工人上下班必经处,种植花草,营造简易的园林环境,当工人上班经过假山和水池时,看到鱼在水中闲游和听到哗哗流水声时,惧怕高空作业的心理压力就会悄然减轻;下工经过此地时,因繁重的体力劳动而紧绷的就会松弛,心理压力可迅速缓解,紧张的情绪逐渐消退。
2、环境色彩与安全行动。通过环境条件反射,指导作业者实现安全行动,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新领域。管理者应对作业者进行有关色彩安全教育和心理测试,若不预先进行这方面的专业安全知识教育,就不能更直接地引起作业者对色彩的敏感度,就不能更准确地调节其心理情绪,就不能更理想地引导安全的行动;对已进行过有关色彩与安全知识教育的人来说,他就会根据面临的作业条件,很自然地回想起安全教育中有关色彩所暗示的内容,对色彩的条件反射产生正确的行动。
3、作业环境与空间色彩。在施工现场的危险部位,除了采用《安全色》和《安全标志》予以揭示作业者实现安全行动外,还应根据各工种的不同特点和劳动者的心理状态,来确定建筑工地周边、设施及机器的颜色,造成劳动环境的协调感,使空间合理化。通过色彩条件起反射,使色彩与作业动作建立起某种程度的关系,增加作业者的愉快舒适之感,有利于调节作业者的情绪,减轻心理的恐惧,调整思想上的烦躁,可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排除潜在事故。
4、环境色彩与危险等级。在施工现场的某些部位配以适当图文并茂的警示标志来提示作业者,这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在一般危险部位,可以采用为人易于接受的安全卡通画加趣味对话,使作业者在进入不同危险等级、不同色彩危险区域,得到警示,提示的同时,减轻心理的恐惧,迅速调整思想情绪,比如:用人文化的安全标志和安全教育卡通画,设置在危险、临边、高处作业、独立悬空作业的醒目部位,并按危险度等级区分,一般危险部位优先选用柔性的色彩,中等危险部位选用明亮性的色彩。高度危险部位选用强烈刺激的色彩,就易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推进环境色彩与安全生产措施的途径
1、广泛开展文明施工。我国建筑工地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引起了人们对建筑工地环境色彩与安全问题的关注,唤起了作业者对环境与色彩的需求。建设部最近也颁布了《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各地在文明工地创建中也体现出了地域文化,人文文化,企业文化、安全文化,随着党和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的实施,以有为本的理念将不断深化,建筑工地环境色彩与劳动者的需求会更加切近。
2、创建色彩多样化的背景环境。在建筑工地上做一些简易的绿化,如在有空间的地方放置可移动的盆栽花草,在操作现场或工作车间的周围,添加一些绿色、浅黄色或浅蓝色的背景,以形成绿色、黄色为主色调的环境空间;用偏暖色感染和稳定作业者的情绪,使其在作业中轻松、松驰;用绿色来调节作业者紧张、烦躁的情绪,更可增添其安全作业的信心。根据作业环境的光照,设计适宜的采光。在建筑物室内适当增大照明,偏多采用中性色彩。对光照不足的作业环境,操作工具的色彩要有明亮的色调,以此增强作业人员的信心,对激发作业者的劳动情绪,提高生产效率,减小外来干扰,抵御事故潜在因素都有一定的作用。
3、推行建筑材料色彩多样化。一般来讲,提供给建筑工地的设施、材料生产厂家,在产品的色彩设计定位上,都考虑到了建筑工地高空作业多,危险性大的情况,普遍选用了具有较强视觉刺激感的色彩,这些色彩汇集在一起,会对人的视觉形成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心情浮躁和视觉疲劳。因此,有关方面要做出正确引导,对同作业者靠近、有安全防护距离的材料、设施的色彩定位为中性柔和色,在生产木制多层模板时,就加入绿色、淡黄色等柔和色彩,以增强视觉的感应接受能力,减轻视力疲劳,对出现的浮躁情绪有缓解作用。
4、改进安全防护网的色彩。目前,我国建筑工地在建筑物外围使用绿色密目式安全网,不但可以起到防护效果,而且也增加了空间色彩的变化。但是,由于密目网的材质静电吸附力很强,大气中悬浮的颗粒粉尘,极易吸附在网孔上,安全网很快会老褪色。在我国北方一些城市新挂的绿色密目网,不到月余就变成土绿色了,因此,在保证其重量/m2、材质及技术参数符合国标要求的前提下,应使用无静电材质,减弱尘土的吸附;将网孔由现2000目/cm2改为500~800目/cm2,增大网的透光、通风量,生产多彩的密目网。
5、使安全标识体现文化、趣味性,在危险作业处使用《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的同时,再辅之以色彩鲜艳、活泼逗人的卡通人物画来提示,使有危险行为的作业者在临近不同的危险区域时,被醒目有趣的卡通人物提示或制止,比如:“这里很危险哇!”、“临边作业了,系好安全带了吗?”、“危险作业注意力要集中”等等,通过情趣调节,诱发人快乐的感觉,在瞬间缓解烦躁、忧郁、紧张的心理,从而使不安全的作业行为在轻松中得到了纠正。
6、机械设备的涂色多样化。随着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越来广泛,通过机械设备外部色彩来“告诉”视觉,指示作业者进行安全行动,引导作业动作向着安全的方向发展,防止错误的动作,是提高作业安全度的又一途径。作业者一般是通过“条件反射”来成作业动作的。为了随时反应出更正确的作业动作,使色彩与作业者的动作建立起联想关系,根据工作环境和安全危险度的要求,来调节机器和工作环境的色彩,如一般危险性的设备可为浅蓝、绿色等色色调;中等危险性的设备色彩可为橙色等非常暖色色调;高度危险性的设备色彩可为紫色等冷色色调。
五、建筑工地环境色彩与安全问题的探索
本文对建筑工地环境色彩与安全的探索仅仅是抛砖引玉。今后,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从事建筑施工作业者的文化程度和素质普遍提高,作业者对新的信息,新的事物接受能力增强,将更加珍惜生命和关爱健康。因此,加强建筑工地环境色彩与安全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劳动环境色调的协调感,使空间色调合理化,创建适宜不同的地区、气候、季节、环境和符合人性化文化背景的环境色彩,是安全生产管理者长期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和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