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卫指出: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更好地保证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资产质量 11 月 18 日至 19 日,建设部在上海召开全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各地和建筑业企业在改革与发展中好的经验,探索和把握建筑业改革发展的规律和方向,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 WTO 规则相适应的建筑市场管理体系和市场运行机制,如何进一步增强建筑业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如何充分发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作用等重大问题。 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在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改革步伐,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报告中,总结了我国建筑业的主要成就,分析了近年来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概括指出: ——建筑业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 建筑业规模持续扩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日益增强。 2001 年至 2003 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均超过 20 %。 2003 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长了 24.6 %,增加值增长了 21.8 %;建筑业产业规模达到新的历史高点。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8181.3 亿元,占 GDP 的比重达到 6.9 %。同时, 2003 年建筑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 3.34 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60 %,拉动了中下游产业的良性发展。更重要的是,建筑业吸纳了超过 3000 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成为部分地区县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 建筑业生产力快速发展,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我国建筑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提高,超高层、大跨度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大跨度预应力、悬索桥梁施工技术,地下工程盾构施工极度盾构机制造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大型复杂成套设备安装技术等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三峡大坝、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东海大桥等工程举世瞩目,显示了我国建筑业的技术水平,展现了建筑业的崭新风貌。 建筑业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走出去”势头方兴未艾。美国《工程新闻记录》评选的 2003 年全球最大 225 家国际承包商中,中国公司占了 47 家,约占 1/5 。上榜企业的全球业务营业额为 540.4 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 30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从最初的劳务分包、土建分包发展为大量的总承包以及 BOT 方式,承包范围也从最初的房屋建筑和交通领域发展到冶金、石油乃至航空航天和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 ——建筑市场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改革创新成为建筑业发展重要动力。 各地区积极出台有关政策引导建筑业改革发展,建筑业企业现代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展开;行业和企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建筑业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快速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以清理拖欠工程款为主线的市场整顿规范机制基本形成,市场秩序和工程质量安全,特别是建筑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取得初步成果。 截至 2004 年 10 月 22 日,全国 2003 年内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已基本解决, 2003 年以前历史累计拖欠的 171 亿元也已偿付 86 %。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建设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 16 个部委,先后 9 次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清欠问题。 面对建筑业更为重要和突出的支柱地位和作用,黄卫强调,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是应对加入 WTO 过渡期后面临挑战的迫切需要,是适应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优化升级形势的必然要求,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只有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才能更好地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资产质量。 为此,黄卫希望全行业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增强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毫不犹豫地把思想和工作精力统一到深化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上来。 他在报告中提出,深化建筑业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建筑业队伍结构调整。坚持以科学技术为先导,努力转变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政府投资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前提,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和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处理好改革进程的各种利益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是:全面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通过谋划全局,把握方向,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行立法,完善标准规范,优化市场环境,为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综合效益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加快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改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提高工程建设市场化程度,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综合效益;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工程建设监管体系和建筑市场运行机制,使建筑业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支柱产业作用。 黄卫还代表建设部部署了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七项重点工作: 一、创新政府工程监管体制,提高建筑效率,维护良好市场环境。二、丰富招投标方式,提倡合理的低价中标,政府投资工程应进入有形市场。三、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的监管,实行政府投资工程规范化、程序化。四、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加快建筑企业“转型接轨”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五、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和现代工程咨询服务体系,提高项目投资的综合效益。六、积极推进建筑业企业技术进步,努力转变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七、大力发展劳务企业,抓好农民工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提升建筑业劳动者和全行业的整体素质。 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资委监管的建筑类中央企业,以及有关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负责人出席会议。国资委、上海市有关负责同志发表讲话。来自全国建筑业的各界代表 200 余人汇聚上海,参加了这次在建筑业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会议结束前,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作总结讲话。
来源:《中国建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