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静安区建设总公司  曹磊

  设备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选型及定货;运行及维护;更新及改造等丰富的内容,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管理工作。本文仅就建筑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工作谈些看法,欢迎赐教。
  一、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必须紧跟时代,及时掌握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和方法。而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机械化( 机械设备)施工来实现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古代谚语就精辟地道出了设备和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维系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根基,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主要有:
  1、关系到企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设备管理工作的目标是:为生产服务;使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持生产的正常秩序和节奏;确保实现预定的产量、质量目标。如果施工中设备( 特别是大型的设备)或其子系统出现故障,必然会影响到施工的节奏及质量,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事故。
  2、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
  加强设备管理工作,能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设备系统运行中存在的“ 跑”、“冒”、“ 滴”、“ 漏”等缺陷若得不到及时弥补和救治,小毛病就会积累成大故障,甚至造成设备事故。不仅浪费能源、污染环境,而且使企业增加成本。
  3、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
  据统计自1994年以来,上海市建筑施工死亡人数占全市因工死亡人数的56%以上,建筑业成为事故高发的主要行业(引自《上海安全生产》2003 年第10 期中市安监局的专题报告)。而在建筑行业的死亡事故中,由各类机械而引发事故所占的比例也居高不下,今年1-4月由各类建筑施工机械而引起的死亡人数占今年同期死亡总人数的(52.2%( 引自《上海建设安全》2003 年第3期)64 页)。“ 安全是天,设备为柱”这句话形象地勾画出了设备状况与生产安全的关系。
  可以这样说:管好设备责任重于泰山!
  二、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本市原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为主的建筑产业格局,随着建筑行业体制的改革,逐步形成了国有、股份、外商、外企并存的产业新格局。老的管理体系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还不甚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2、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尤其在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业中更为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 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3、建筑工人队伍发生了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本市的建筑工人由原来企业自有的" ,1 -8 级技术工人,变成了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似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 ( 上海建设安全完整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4、租赁的设备使用期间,租赁双方在设备管理上还有脱节的地方。
  据调查,目前建筑企业的施工设备主要来自三个渠道:1)施工企业自有设备,2)施工人员自带设备,3)从租赁公司租赁来的设备。租赁物体的管理,我国的《合同法》和《安全生产法》清楚地界定了 租赁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象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5条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目前本市租赁市场中,各承租企业比较注意对大型设备的管理,租赁合同也将双方的责任义务划分得比较清楚,但对一些小型设备、专用设备,就不那么重视了,由于这些设备小,使用频率高、周期又短,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分属不同的企业,所以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在设备使用中主动维护保养设备的动力明显不足,设备只要能将就着用就可以了。而租赁公司则认为:设备是你施工企业用,日常的维护当然该你负责。设备的管理在此出现了无人管的真空地带。
  三、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建筑工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起抛砖引玉之用。
  1、政府有关部门从引导农民工合理流动指导就业的角度出台对农民工进行从业培训的指导性意见或规定。从提高操作人员技术素质着手,加强设备管理工作。培训内容可分为:常规知识培训( 强制性质)和专业知识培训( 自愿性质),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择业时优质优价。同时定期对企业领导人、项目经理、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管理的法规政策培训,并将培训情况纳入各级相关部门年度考核、评比中,奖优罚劣。督促企业做好这项工作。
  2、 领导重视设备管理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简捷高效的设备管理和运行体系(包括管理网络和制度);落实设备更新、改造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按规定及时更新、改造设备。增强企业长远发展的后劲。
  3、 加强设备租赁市场的管理,规范租赁程序,明确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内容,落实各方管理责任。
  对于设备租赁市场的管理,要依据《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筑机械使
用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首先从源头抓起,经常性的对租赁市场进行执法检查,严格审核租赁公司的资质和设备完好情况;严格审核施工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的情况。特别要把易燃、易爆、变配电设备、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设备及安全附件作为重点监督对象,保证租赁设备按照国家规定的周期和内容进行检验,坚决杜绝“带病”设备流入市场,给社会造成危害。其次,企业间及企业内部要明确管理责任及规范社会造成危害。其次,企业间及企业内部要明确管理责任及范围,避免产生遗漏、扯皮现象。管理工作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
覆盖,不留死角。设备租赁时做到一“清”二“订”三“落实”。“清”即租赁设备的双方要分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订”即双方不管设备大小、租期长短、都要订立《设备租赁合同书》、《安全责任划分协议》,将各自的责任、义务以书面的形式予以确认;“ 落实”就是承租方的设备管理制度要落实;双方沟通、协调的方式和时间要落实。第三,监理和总包方要做好该项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