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摘要】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施工现场“五大伤害”之首,其死亡人数占到施工现场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62%左右。本文对高处作业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给出论述。

【关键词】高处坠落 事故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建筑施工行业是一个具有极高危险源及风险点的高危行业,具有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伤害、机械伤害等五大伤害,其中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施工现场“五大伤害”之首。据初步统计,建筑施工现场发生高处作业坠落事故死亡人数占到施工现场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62%左右。因而防止高处坠落事故发生是建筑安全的重中之重。本文浅谈高处作业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的论述。

一、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从发生事故案例中来看,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1、现场项目部安全管理薄弱,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

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往往表现在,有的安全员或资料员让作业人员在安全技术交底记录上签字,就算交过底了;有的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没有针对性,导致作业人员未按照标准、规范和施工方案操作;有的安全技术交底内容根本没传递至作业人员个人,全由带班组长一人代签;在危险部位没有悬挂预防事故的警示标识,也没有派专人负责进行监控,及时提醒施工作业人员在高空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系挂安全带。 形式主义是造成施工现场安全隐患问题仍然较多的主要原因。

2、施工现场各类“洞口”疏于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对楼梯口、预留洞口、电梯井道口、井架口、阳台口、施工升降机进楼层的进出口,等等洞口,均未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这些“洞口”,又称为“老虎口”,足见其隐含的危险有多大。操作人员一有疏忽就容易从洞口坠落,轻则残废,重则丧命。然而有些人无视安全规定,擅自拆除防护设施,致使洞口变成“虎口”而危及人命。2023年某区一个施工现场一名泥工汪某,施工单位未按照有关规定,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只让他在安全技术交底记录中签名就算是交底过了,随后汪某在施工五层清扫建筑垃圾,为图方便,把预留洞口盖板拆除,汪某根本不懂预留洞口有多危险,他稀里糊涂一脚踏入预留洞口,人不慎从五层坠落到四层。现场项目部管理人员及时将汪某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如果工地项目部按照有关规定对进场工人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及施工前对汪某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预留洞口盖板就不会被随意拆除,也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安全事故发生。

3、施工现场临边安全防护栏杆缺失,钢管、扣件等材质差。

施工现场临边安全防护栏杆缺失,有的临边防护栏杆固定不可靠,现场使用材质差的钢管、扣件等,并且钢管、扣件锈蚀严重。如某区一个建筑工地,施工作业人员卫某在基坑边上行走时,由于基坑周边安全防护栏杆被人擅自拆除,未及时恢复,卫某不慎坠落至基坑底部,经抢救无效死亡。又如某年6月15日上午,某区建筑工地上33岁钢筋工张某在施工层二层平台上绑扎钢筋时,由于楼梯平台口、楼梯梯段临边未安装临时防护栏杆,张某不慎从二层坠落到底层,因受伤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的原因很明显,主要是安全设施有缺陷,职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这一事故同时告诉我们,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及时清除安全隐患,重视事故苗子,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是多么重要。如果临边防护栏杆恢复到位和及时安装,就可以避免这两起事故。

4、脚手架搭拆未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实施

这方面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与方案不符,未按方案实施,未能严格把控专项方案审批、验收、交底、落实。脚手架方案实施过程中虽有验收、监督、检查记录,但与现场实际情况有出入,这充分说明现场相关管理岗位职责未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

脚手架搭拆未按照专项施工方案施工,脚手架固定设置的连墙件数量少,并且底部立杆缺少扫地杆,作业层的脚手板未满铺,脚手架缺少剪刀撑;稳定性较差,有的拆除脚手架时把脚手架与墙体的拉结点先全部拆除,脚手架内侧与建筑物之间缺少隔离封闭措施,造成作业人员从高空坠落事故。如某区一个建筑施工工地由于架子工王某在拆除七层脚手架时,由于脚手架内侧与建筑物之间缺少隔离封闭措施,王某又没有系挂安全带,一不小心人从脚手架内侧与建筑物之间空挡处不慎坠落到底层,当场死亡。分析这起事故,人们不难发现,导致悲剧的原因就在于现场项目管理人员安全监督管理缺失,现场脚手架拆除时未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架子工王某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明知身边有危险,却未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果我们现场项目部能严格按照脚手架搭拆施工方案实施,每层设置隔离封闭措施,架子工王某系挂安全带,就可以避免这起事故。

5、建筑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

安全来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施工现场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说明施工单位对现场一线作业人员日常的安全教育不够。特别是专业分包单位的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知识教育严重缺失。在高空作业时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安全帽、系挂安全带,有的作业人员不系挂安全带、有的安全带低挂高用,有的安全帽不系扣帽带。说起施工现场的“三宝”,大家都知道,“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别小看这“三宝”,关键的时候却能保命。可如果有人图方便,凭着自己一直侥幸成功的经验,轻视它、忽视它,那么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如在某区一个建筑工地上,一名管道安装工黄某在移动平台作业时,平台临边未设置防护栏杆,黄某在高空作业时不系挂安全带、安全帽也未扣紧帽带,一起工作的工友提醒他系挂安全带,把安全帽扣紧帽带,他却说“系挂安全带太麻烦了,我一直不系挂安全带,没事的。”话音刚落,人却从移动平台上坠落至地面,坠落高度约3米,现场管理人员及时把他送医院抢救,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如果管道工黄某系挂安全带、就会像大海里游泳的人套上救生圈,如果系扣安全帽帽带,就像战士戴上钢盔。即使有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不至于头部直接与地面相撞而含恨终生,如果管道工黄某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系挂安全带和正确佩戴安全帽,就可以避免这起安全事故。

总之,以上这些事故发生原因主要反映了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缺陷,项目部安全管理机构对施工现场制度执行、行为管控不到位,存在总包单位以包代管,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现场监护不到位。项目部组织的安全隐患排查,往往只是就事论事的整改,没有从现场发现的问题为导向,查找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没有从现场发现问题查找岗位责任人的履职情况。因此对现场存在的隐患只能就事论事的进行整改,而没有从职责落实有效性上解决问题。如果在现场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整改,就可以避免安全事故。

二、高处作业预防措施

1、安全责任,重在落实。有防则安,无防则危。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一步履行安全管理责任,责任到人,人尽其责;对不规范的行为、不安全的因素加强监控,找出项目管理差距和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真正做到从源头上入手,加大现场安全管控力度,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要做到更加细致、更加深入的监管。

现场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根据项目的特点制定预防高处坠落的方案及措施,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实施。

2、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加强监管巡查。

只有严格按方案实施才可能尽量避免发生事故,要做到从门口到内部的全程监管。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应有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操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安全技术交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专职安全员进行签名确认。加强监管措施,增强安全巡查检查力度,增加安全管理检查频次,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检查到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必须及时要求整改到位并进行复查。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只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安全才有保障。在危险部位悬挂预防事故警示标识。及时提醒作业人员在高空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帽、系挂安全带。

3、做好施工现场洞口临边防护,消除安全隐患。

1)现场洞口的防护措施

施工现场洞口封闭缺失,操作人员容易发生坠落,那些“老虎口”将会继续吃人。洞口的防护措施确实能防止人与物的坠落,各类洞口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并且洞口盖板固定牢靠。只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才有保障。

2)电梯井道口防护措施

施工现场电梯井内脚手架应单独编制脚手架搭拆专项施工方案,审批手续必须齐全后方可实施。在搭拆除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现场管理人员、架子工进行专项方案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搭拆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搭拆脚手架的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监控。脚手架搭设后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电梯井口应安装1.8米防护门。

4、临边安全防护措施

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是控制高处坠落事故的重要环节,我们的生产和施工需要安全作保障,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不然,就会小洞不补成大洞,隐患不除酿大祸。施工现场发现有不安全部位必须立即整改,并落实措施到位。基坑施工时临边设置防护措施,并设置二个施工人员上下专用爬梯,扶梯两边设有防护栏杆。及时做好楼梯口、楼梯平台、楼梯边的临时护栏。施工升降机、井架等设备在建筑物设置的停层平台两侧旁边设置防护栏杆,并且采取栏板封闭措施。在施工人员及材料进出口处,应在上方设置安全防护棚,并且挂设安全警示标志牌。

5、脚手架搭设、拆除时的安全措施。

1)施工单位进一步加强对现场安全技术管理的力度。特别是针对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批,以及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交底、验收、检查等各环节落实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

脚手架搭拆均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审批手续齐全后方可实施。在搭、拆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向现场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进行方案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双方签字手续。严格按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搭拆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证书,并且戴好安全帽、系挂安全带。脚手架搭设时应设置警戒区域,悬挂警示标志。有专人负责监督并做好监控记录。脚手架应设置可靠的拉结点固定措施。当脚手架内立杆与建筑物距离大于150MM时,应采取封闭防护措施,作业层的脚手板应满铺,搭设完毕后,应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脚手架拆除前应对架体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如发现有拉结点被拆除的,应先加固,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在确定无危险因素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拆除作业。现场应设置警戒区域,悬挂警示标志,有专人负责监控并做好记录。

6、提高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使他们及时掌握操作规程,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抓基础从小处着眼,防隐患从小事着手。加强对进入施工现场操作人员(总包、分包)安全教育,增强操作人员自我保护能力和危险预知能力,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真正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2)施工现场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医生对身体检查合格方可登高作业。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人员不准登高作业。严禁酒后登高作业。按规定正确佩带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3)施工单位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作业前进行高处作业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增强操作人员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

4)严格把好安全防护用品进货渠道关。施工现场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严格对进场时安全防护用品检查验收,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决不进入施工现场使用。

5)增强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制定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安全,只有我们每一位施工作业人员都按操作规范去做,就能杜绝死亡事故发生,只有时时讲安全,安全措施跟上去,才能确保施工全过程的平安。

【结束语】措施再多,关键在于落实。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安全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大事,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安全意识的能动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养成防范各种风险的习惯,杜绝任何侥幸思想,杜绝“百密一疏”的管理。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完善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将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到施工现场全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做好风险规避。事故不难防治,重在思想重视,遵章守纪、操作规范,把“安全”二字牢记在心上。让安全成为一种“我要安全、我懂安全、事事安全、人人安全”的习惯,确保施工生产的安全顺利运行。

  上海绿地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叶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