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拼搏、直至功成丨他们“为可能,尽所能”抢建“生命之舱”

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我们都是答卷人;作为建设者,疫情当前,同心抗“疫”,抢建“生命之舱”。

走进嘉定方舱医院,14000张床位正在分批交付,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而这里在一周前还是一片空地。

隧道股份上海路桥作为嘉定方舱81个篷房的建设施工方,在4月9日收到紧急指令后,闻令而动、连夜部署,在2小时内即迅速锁定各条线业务骨干,1天内全部抵达施工“主战场”。建设中,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沈永东,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隽等党政主要领导坐镇现场、连夜统筹指挥,下属基层单位尽数参战。

 

200个小时81套篷房,各类围墙围挡7582米,91873平米建设任务,全部胜利完成!

“战斗到底,不胜不还”

是没有说出口,却烙印在每个人心里的战书。

这场战役来得太急,也太难。方舱医院选址范围约30万平方米,按功能需求划分成了红、黄、绿三区,病人方舱和功能性篷房共计81个,而这81个篷房将全部由隧道股份上海路桥的建设者完成施工。

 

其中,约40平米的票厅小屋既被当做后勤仓库,也被当作临时指挥部,是隧道股份上海路桥这次“突击战”的指挥枢纽。隧道股份上海路桥的核心管理团队——方舱作战指挥部,在这个方寸之地一待就是一整天。

“在十多天里,这个40平的房间几乎就成了我们很多同志的家,从清晨开始接洽工作、忙进忙出,一直到凌晨2点、3点才能勉强休息。” 隧道股份上海路桥现场总指挥、副总经理朱卫杰表示,工地如战场,十天的施工周期,上海路桥的管理人员要负责方案的拟定和随时调整、施工计划的总体安排、各类物资的补给,还要应对层出不穷的临场困难,保证极为复杂、庞大的施工组织机器随时处于高速有序的运转状态。

“我们任何时候都做好应付困难的准备,没有一分钟能够放下绷紧的神经,但弟兄们依旧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在这场战疫中,战斗到底、不胜不还,是作战指挥部里没有说出口,但却在烙印在每个人心里的战书。

截止目前,依旧有许多隧道股份上海路桥的建设者奋战在方舱一线,承担交付前后的各项收尾工作。

“变”是最大的问题,

“变得巧,变得妙”是留给现场的考题。

既往的方舱多为现有永久场馆内改造,而隧道股份承担的嘉定方舱,则是完全在空地之上,从零到一、从无到有,平地而起一座能够容纳14000个床位的方舱医院,并同时满足“时间”和“容量”的双重要求,实现通水、通电、医疗、照明通风等多方位功能需求。

在有限时间内在非功能性场地上建起一座符合医疗规程规范的医院,“变”是最大的问题。

 

由于方舱所在场地使用年限已久,隧道股份上海路桥的建设团队虽然在第一时间就调取现场原图纸反复参详,但近20年来的使用痕迹已经使得原有图纸与实际现状已有较大出入。

加上方舱建设的特殊性,“边设计、边施工”成了常态。“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与设计反复对接、反复交底,几乎每一个点都会涉及大量的修正,一天的电话就要超过200多个”隧道股份上海路桥总工程师蒋海里表示,“技术人员既要‘看图施工’,在材料、人员等多方受限的情况下,更需要‘看菜吃饭’,而一旦方案变更,牵一发而动全身,要随时因地制宜做好筹划”。

在关键时期,要有关键担当。在方舱建设最紧要的时候,曾经代表隧道股份援建新疆,为新疆喀什建设当地最大医院——喀什叶城维吾尔医医院的项目经理沈东晖主动请缨,加入了技术组。他实时处理图纸与现场冲突的问题,同时给出合理的解决建议,将有限的人力物力以最高效率配置,最大限度保障方舱交付后符合医院运行的相关要求。

在建设过程中,每一次的施工调整,都是为了最大程度让方舱能在交付后安全运营。建设团队不仅要在固定的场地里放置更多床位,让患者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更要最大程度给予现场护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安全保障。“变”是最大的问题,“变得巧,变得妙”是留给现场的考题,在这场防疫大考中,路桥人“自信交卷”!

24小时超长待机,接续奋战不停歇,尽全力保护我们的城市。

为了让工程能够更为顺利地推进,指挥部将整个场地划割成片区,片区长们就成为了这个块区的责任人。而这一岗位几乎由隧道股份上海路桥各基层单位的总经理挂帅,汇集了路桥顶级项目经理团队。

集结号吹响以来,各个片区始终保持着24小时超长待机状态。仅仅几天,一副破锣嗓就几乎成了是各个片区长的标配。

他们一般是来得最早,走地最晚的那波人,边设计边施工,不同场地改建方舱医院、隔离点,有着太多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和意想不到的问题。最难的是工程点多面广、工期紧、任务重,为了圆满任务,每天平均的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自驾车变身随身旅馆,靠在车里眯一会就算是新的一天了,所有争分夺秒,只为早日实现方舱投用,助力城市早日恢复正常。

4月18日,方舱医院的C1、C3两大舱正式启用,“我生在上海,长在上海,现在上海‘生病’了,我一定会尽自己的全力去保护她。”隧道股份上海路桥总承包三部总经理夏佳如是说。

 

此次隧道股份上海路桥总承包三部在方舱医院的建设任务是搭设32个篷房,施工难度大、任务时间紧。为此,他们投入了大量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与工程设备参与,建设中连续奋战16个小时完成了难度最大的结构搭设,切实发挥专业力量,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他与他的团队一起,尽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完成建设任务。

而刚刚结束上一个援建任务的总承包二部作为此次方舱建设的首批进场的队伍,大大小小的篷房搭设了46个。他们加班加点、昼夜施工,克服了停电、暴雨以及现场艰苦的环境,几乎是不眠不休地度过了抢工的这几天。

 

“一次特别的生日邀请”海量资源总调度,打通方舱建设“生命线”。

已经过了饭点,扒拉几口已凉透的盒饭,负责现场材料采购的陆春华正在做第二天的材料分配。他清楚得记得,领命的那一天也是他的生日,援建嘉定方仓的紧急来电打破了平静。与家人分享完生日蛋糕后,他立即收拾行囊,先后经过六重关卡,直奔施工“疫”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采购部副经理,他对现场工作早已驾轻就熟,但到了施工现场看到图纸、计算工作量后的陆春华还是懵了一下——新建搭设80余个超大型方舱,且不说30万平方米场地上的材料体量巨大,更糟糕的是形态各异的结构所需材料规格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疫情防控下本市物流举步维艰,外省车辆入沪遭受限制,一夜之间要调集这么繁杂的物料谈何容易!凭借多年对供应链工作的细致把握,他迅速联系多家材料供应商,制定预案,落实运输车辆、驾驶员、通行等事项,联系物流,动态跟踪物资方位,在长三角范围内调集了能运出的所有适用材料,保障了项目所需生产物资运输通畅,及时到位,为后续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近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所需的材料总量,作为总调度的他对每个篷房的需求了如指掌:型材分类,篷房材料配置,PVC地毯用量……每一座篷房他都如数家珍,每一份材料他都亲自清点、查遗补缺。4月16日,当最后一个方舱建筑物的材料悉数清点完毕,陆春华心里的大石头也算放了下来。正是这些时刻处于“备战状态”的路桥人,为方舱建设打通了“生命线”。

  


返回<< 上海建设安全协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