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全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在公司大力开展安全工作查思想、查管理、查技术、查纪律的“四查”活动期间,我首先想到的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目前,公司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全,上级对安全工作的要求不可谓不严,但为什么安全事故事件还会发生呢?另外,安全和效率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对,为什么为了所谓的“安全”,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程队伍在石化公司施工时抱怨连连呢?本人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安全工作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形式主义,致使很多安全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到“点”上。

一、安全工作中常见的形式主义

1、以文件传递代替整改落实。上级部门对下级缺乏有效业务指导,经常是集团公司文件、地区公司通知、厂级部门通知、地方政府通知、地方安全职能部门通知,一股脑下发基层单位学习,往往一件事情,传达多个文件,各级通知总有点别出心裁的要求,报表也得分类上报。能对上级文件细化,内容删减一些本单位并不涉及的内容已经很不错了。还有时上午刚发的文件就要求下级汇报整改情况,当天布置当天要,有的要连夜完成,下级根本没有精力认真组织落实,疲于应付之下只能照葫芦画瓢,以文件落实文件要求,敷衍了事,造成上级精神或要求,在贯彻过程中信息层层递减,做法走样,很多制度办法低效甚至无法执行。上边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基层单位还有施工生产任务,不仅安全主管和安全员怨声载道,基层职工更是反感。

2、以签字替代培训。有些单位为了完成培训任务匆匆组织培训,既未形成有效培训方案,也未周密讨论论证,课件年年炒剩饭,培训内容空洞乏味,培训方式死板僵化,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探讨。组织培训贪大求全,规模上要求全员参与,内容设置上却不能因实际情况区别考虑,不能有效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了节约成本和图快省事,培训注重拍照、签到留痕,忽略学习效果。还有些人学习过程中常以工作忙为借口,学习培训开小差,身在曹营心在汉,签个字就不见人影。上级检查培训时过分注重留痕,只关心培训签字记录,不关心培训内容和效果检验,导致参培人员离开课堂到现场,两眼一抹黑,糊糊涂涂,成为不安全隐患。

3、班组安全活动中的形式主义。每周二班组开展安全学习,但部分班组是为活动而活动,没有考虑实效,具体现象有:(1)学习内容针对性不强,以传达文件为主,不能联系本班组实际分析存在的违章行为;(2)有的班组不开展学习活动,而仅由专人抄写学习记录应付检查;(3)活动时仅由班长一人读一些文件和通报,但具体应从中吸取些什么教训,采取些什么措施,如何落实这些措施却没有开展讨论,提高认识;(4)个别车间领导不深入检查,不按要求参加班组安全活动,仅满足于检查记录来评判安全活动的质量。

4、检、维修作业许可中的形式主义。为确保检修或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作业许可(作业票)管理制度,但执行中的形式主义更为突出:(1)各项风险措施不到现场落实,就在办公室签办。(2)由于实行电子票,相关人员的开票卡放在生产车间,人未到,票先办完了。(3)作业票人员代签问题也很普遍。(4)推行作业票预约制度后,不分级,所有票必须预约,不预约不准开票,发现就考核。我们是装置维保单位,处理设备突发故障是正常的事,现在却要约票后等明天再干,而且只能在每天下午两点前预约,逾期只能等到次日再约。当然有加急程序,要由设备厂长签字生效。假如当天发现泵房内照明不亮了,想修复要找设备厂长签字,怕折腾的人可能会想今天约票明天干吧,但是万一晚上有人巡检被绊倒受伤了呢?(5)没有票不能干活是对的,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边办票边准备工器具也成了无票作业,成了严厉打击的对象,造成施工效率低下。(6)作业票动不动就升级办理,部室、厂领导签字,办理时间长,形式上高度重视,可确保作业现场安全的关键,还是生产车间设备员、工艺员、安全员、监督人员和作业人员。浪费大量时间,造成作业时间大大缩减。

5、 现场安全监护人应选择应选择责任心强、坚持原则、熟悉本专业技术的人员担任。但目前有些单位和车间在安全监护上也存在着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1)将作业现场安全监督用于照顾安置“老弱病残”人员,实际上并未发挥作用;(2)有些安全监督员原则性不强,对生产现场的违章行为不制止;(3)有些安全监督员技术业务不熟悉,又不注重学习,到作业现场发现不了问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6、以外行替代内行。面对繁重的安全监管任务,要么出于监管部门专业人员不足,要么出于监管部门在重大事故后或重大活动前或期间进行地毯式、运动式专项检查和整治需要,临时抽调非专业人员滥竽充数凑合检查。这些外行人员组成的检查活动看似场面大,表面轰轰烈烈,到了现场走马观花,只能发现几个不痛不痒的皮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也提不出合理的检查建议,还有的对制度理解不透进行了错误性指导,给基层造成困扰。这样的检查不严不实不准不细不深,形式大于内容。这样的检查活动搞多了,无形之中降低了检查的严肃性和威慑力,助长了被查单位的糊弄、应付、侥幸心理。

7、以罚款替代管理。在很多检查中,上级监管部门和检查人员只注重检查,照片一拍了之,隐患一查了之,违章一罚了之,隐患整改措施的跟踪、落实和验证没了下文,以罚代管式的安全检查“层层管、层层软”。有些检查还带有硬性指标,以查出问题的数量衡量检查管理力度,导致安全追责偏离了轨道,真正的隐患和问题得不到及时整改。

二、安全工作中形式主义产生的原因

1、部分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工作不实,责任心不强。对上级安全工作的要求仅满足于传达,没有考虑到基层能不能实施?这些措施是否适用?有谁去执行?很多工作不了了之。

2、推行好的经验做法或模式,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转换,奉行拿来主义,怕担责任。例如作业许可管理制度第五十条管理要求中,明确写明“各直属单位应按照本规定要求,结合企业作业活动特点、风险性质,确定需要实行作业许可管理的范围、作业类型,确保对所有高风险的、非常规的作业实行作业许可管理”,但没有人去划分哪些必须开票,哪些不需要开票,于是变成凡是作业均开票,开票成了推脱事故责任的手段。所以出现一味的增加办理流程,而没有人从工作实际出发,去抓住关键,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3、部分监督检查人员工作不力。一些安全管理人员怕得罪人,原则性不强,素质不高,到现场看不出问题,对上级安全工作的要求是否落实不去过问。

4、很多时候,我们把管理手段当成了目标。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安全环保责任制、班组每周开展安全日活动、安全培训等等,终极目标是为了作业现场能有章可循,各种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能落实到位。但目前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检查的误区在于只重视这些制度的书面形式,但是否在现场得到落实却重视不够。查资料的多,查现场落实的少。

三、如何克服安全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1、安全保证体系中的各级领导,特别是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要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转变工作作风。要自觉做到安全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要及时协调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在布置安全工作的同时,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便于落实责任追究;要做到对布置的安全工作不落实不罢休。

2、 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要把监督检查工作落实,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对各项安全工作要求进行全过程监督;要及时发现形式主义苗头,提出整改措施;要做到安全工作不落实不放过。

3、实行领导干部安全履职公示制度,对上级提出的安全工作要求在各基层单位布置、检查、落实情况定期公布,对管理性违章进行考核,实现对布置的工作全过程监控,用制度来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4、切实提高班组安全学习、演练、安全活动月等各项安全活动,打击形式主义,抓实工作质量。要在每周二安全学习的同时,利用班前会开展有针对性的事故事件问题讨论、分析。不仅要在安全活动中学,更要在作业现场带着问题学;改变安全学习中一人读、大家听的陈旧模式,要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做到背靠背找不足,面对面谈感受,心连心搞安全;要从领导干部跟班学习入手,落实各级安全岗位责任制;不定期检查学习内容,不定期抽查学习条目,真正树立责任意识,严格奖惩制度。

5、安全工作不仅仅是安全主任和安全员一个人的工作,而是全车间管理人员、全体职工都要参与的工作。大家要打心眼里建立“管工作,就得管安全”、“安全工作 人人有责”的指导思想,才能把安全管理好,才能实现广大职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问题沟通机制,让基层反馈的问题上得去,能解决,逐步消除安全工作中各种形式主义。提高安全工作效率,为生产、施工保驾护航,实现公司效益的提升。

形式主义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大敌

一、别让年终考核成为“问题秀"

又是年终岁末,各地各部门都“问题秀”。要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有的单位问题整改决心很大,但真改的不多,以“看病”代“治病”,以“查错”代“改错”,结果让问题清单变成了“空头支票”

有媒体曾刊文《问题清单不能“一晒了之”》,对纠治陈疴顽疾中,某些单位查摆问题热衷于“晒问题题”、列清单,整改问题“雷声大雨点小”“磨洋工”“放空炮”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尖锐批评。笔者以为,查摆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问题清单再详细,不解决如同一纸白条,只有把正确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才能防止问题成为“问题秀”。

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的单位对问题轻描淡写,大而化之,不具体不明确,问题放之四海而皆准;有的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以罗列问题多为荣,用罗列问题的数量来衡量总结搞得实不实,有凑问题、抄往年总结材料的现象;有的满足于“总结搞了、材料交了”,查找问题雷声大,解决问题雨点小,对年终盘点的“下篇文章”缺少规划…凡此种种,都不是正确的问题导向。类似表现在一些单位并不少见。比如,2018年初以来,碧桂园一方面频频曝出安全事故,仅2018年7月份就发生事故4起,致6人死亡,涉及多地域施工现场;一方面该企业又不时自我检讨,问题倒是列出不少,但就是成效不彰。这就暴露出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基础不牢、措施不实等问题。

能否保持对问题的警觉,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检验着一个人或一.级组织辩证思维能力和客观认识事物能力。笔者以为,眼睛盯着问题清单列得实不实、“辣味”足不足,只是做了上篇文章,还要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对各级党委政府来说,防止问题成为“问题秀”,就要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对“问题清单”实施项目化推进、流程化管理、常态化监督,拉单列条、挂账销号逐项解决,不能只见“问题清单”不见“对症下药”。

二、只看痕迹,将催生“粘贴高手”

安全生产实行“一票否决”,任何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都不敢掉以轻心,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是另一回事。比如转发上级文件时,有的单位就只管照葫芦画瓢,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发了再说;年终考核时,只看谁留的“印痕”更多、更精致,导致一些单位出现了材料“粘贴高手”照片“裁缝专家”。如果不进行纠正,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基层不比工作实际成效,而是把精力用在比材料后期制作上了。

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一是区别对待。比如发文提要求时,市县级监管部门就要研究文件要义,转发文件时针对不同地区区别对待。发文者要换位思考,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如果一味图省事、在抓落实上做表面文章、过度留痕,而不管是否符合实际,眉毛胡子一把抓,文件发送就失去了针对性,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上级精神就难以落地生根。二是及时考核。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实施季度、月度动态考核并非难事,把动态考核结果作为全年考核结果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实现公平公正考核,也能激发干部干事赶超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三、领导带队检查毋成“游行”

每逢重大节庆和重大活动,党政领导带队检查安全的报道,常常见诸媒体。毫无疑问,这一做法是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可以起到抓点带面、提醒督促、示范带头的积极作用。

然而,在少数地方、单位,这一做法被搞成了花架子。一则,检查领导、随同人员和受查单位都是预定的,受查单位早早做了针对性准备,检查成了“看盆景”。二则,为确保检查的顺利开展,各层各级常派人陪同或保障,队伍越来越壮大,最开始不过三五人的检查组,到了受查单位时,已成浩浩荡荡的检查团,少说十余人,甚至更多,检查成了一种“游行”。

随着安全生产工作日趋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在特定时间节点,领导带队检查安全生产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已有所弱化。相关部门在安排领导的检查路线、单位时,不要老是盯着那些“迎检专业户”、明星企业,适当安排一些问题单位,看看隐患治理、风险防范,暴露一些需要协调处理的难题,对下一步工作开展更有好处。

四、做和不做怎能只看材料

岁末年尾,又到一年考评时。许多基层单位部门纷纷组建专业迎考队伍,对照考核细则写总结、填表格、找照片、做台账,查遗补缺,忙得不亦乐乎。一颇有“迎考”经验的领导直言不讳:一项工作,你做了,但没有形成总结材料,那就是没做;你有材料,即使没做,往台上一摆,那就是做了。笔者以为,这种包装出来的政绩,是堂而皇之的假作为,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有的领导干部把“捏造”材料看得比抓落实还重要,善于把说的当成做的、把计划当成总结、把思路当作实绩。曾有媒体刊发报道,披露某地为通过一项创建验收,组织人员连续一周熬夜加班,整理制作出80余本台账。还有,某贫困村为通过扶贫考核,仅材料打印费就花掉2万余元;某乡为迎接检查团验收,材料打印费竟高达10多万元。

“包装政绩”的歪风之所以盛行,根本原因是一些上级主管部门在制定考核方案时,把看“材料”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是直奔一线看现场,而是乐于在会议室看材料、听汇报。假如检查考核时能深入下去,多走走、多看看、多问问,多听听群众的呼声与真实评价,想必下级也不会把精力花在材料的“包装”上了。

告别总结考核中的形式主义,需上下共省、同步发力。一是转变考核方式,加大现场考核比重,优化考核标准。二是建立反向考评机制,看结果更要看过程。三是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民主测评,对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好大喜功等浮夸作风露头就打。四是建立上报材料“一把手”签字负责制,对审查把关不严、弄虚作假行为要依规进行约谈、严肃问责。

工人日报:安全生产整改走过场,形式主义酿下恶果

形式主义害死人,发生在江苏响水的这场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对此给出了最沉重和惨痛的注脚。

3月23日,新华社记者从国务院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组了解到,此次爆炸事故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在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上不认真、不扎实,走形式、走过场,事故企业连续被查处、被通报、被罚款,企业相关负责人仍旧严重违法违规、我行我素,最终酿成惨烈事故。截至25日下午,事故已造成78人死亡。另据报道,截至3月24日12时,盐城市16家医院共有住院治疗伤员604人;爆炸造成化工园外周边部分居民房屋不同程度受损;事故地附近10所学校校舍门窗、玻璃不同程度受损……爆炸的威力令人扼腕和震惊。

从“不认真、不扎实,走形式、走过场”“连续被查处、被通报、被罚款”“仍旧严重违法违规、我行我素”等表述不难看出,这不是一起毫无征兆的事故。相关地方和企业之前有很多次机会去整改、整顿、纠错,进而保证安全生产、避免事故发生,但他们没有这么做,而是心存侥幸、尸位素餐。

这也充分暴露出,一些地方和企业没有把安全生产和职工群众生命、利益当回事——在隐患如雪花般大小时不以为意,在隐患滚成“雪球”时漫不经心,依然坚持生产第一、利润至上,甚至在已经发生小的“雪崩”之后仍不好好反思,整改做表面功夫,伤疤没好就忘了疼。一些企业有利可图时总能“迎难而上”,但说到安全生产,总在做着“减法”。而一些监管部门调研也好、检查也罢,往往是满足于“去了”“看了”“批评了”“要求了”,至于改得如何、结果怎样,并不深究,既不用力也不用心。一再膨胀的“逐利心”加上不断萎缩的“责任心”,同样是在“滚雪球”。于是“雪崩”凶猛而来。

发展经济,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制度和机制,并且要确保其落地落实落细,如果安全生产的“腿”总是“瘸”的,经济发展也不可能走稳、走远。

用简单易行的表面工作代替需要艰苦奋斗的过程,给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穿上风轻云淡的华丽外衣——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在一些地方堪称顽疾,相关的事例、教训屡见不鲜。也正因此,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2019年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如果说“表哥”“速记”之类的形式主义困扰基层的话,那么一些地方和企业在事故整改、吸取教训时走过场显然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和危害。形式主义害死人,发生在江苏响水的这场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对此给出了最沉重和惨痛的注脚。

据相关统计,从3月22日至今,已有16个省(市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或紧急印发通知等形式,部署开展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多个省的省委书记和省长作出批示。

什么是吸取教训的正确姿势?那就是,必须真抓实干、一丝不苟,彻底整改,须臾不可放松——“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这些都不是说说而已。危化品发生爆炸事故不是第一次了,如果相关地方早能以史为鉴、闻风而动、未雨绸缪、警钟长鸣,或许就没有此番事故了。可惜,很多事情都没有如果。工厂可以整修、生产可以恢复、房屋可以再建,但那些已然逝去的生命和因此破碎的家庭呢?

无论是安全生产还是事故整改,有些话、有些道理实在是说了太多遍。形式主义害死人,道理不难懂,关键看行动。